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項目環評公示
時間:2008-03-07
來源:武漢港務集團

  為加快武漢市超大、超重貨物的水路運輸,擬在江夏區金口港區建3000DWT重件泊位和多用途泊位各1個,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要求,現予以公示,如有意見,請于十日內向我們聯系。

  聯系單位: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聯 系 人:鄒開春 
  聯系電話:027-82839235
 

                                          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2008.3.6

 

附件: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環評報告


國環評證甲字第2603號

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

環 境 影 響 報 告 書

(簡寫本)

 建設單位: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評價單位: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二○○八年三月   

1.0總 論

1.1評價目的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受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擔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本評價將從保護環境、嚴格控制污染的角度出發,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進行科學的論證。擬在對工程區域環境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工程污染分析和數值計算等方法,預測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污染和減緩影響的可行措施,為工程決策提供依據,指導工程環境保護設計和工程施工及營運期環境管理,使工程建設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1.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⑴ 落實中央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方針的需要
  為促進長江中游黃金水道水上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緊緊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命脈,對金口新港區進行科學開發,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加大武漢港基礎設施建設,使其與腹地經濟相協調、相適應,重件多用途碼頭的建設是新形勢下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方針重要任務之一。

⑵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需要

  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方針的全面推進,中部地區發展正面臨重大戰略機遇,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承接世界知名企業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具有優勢的產業品牌,尤其是武漢尚為空白、有待開發的大型輸變電設備,水輪發電機組和特大型鍋爐及其它產品等,為企業生產的產品運輸及銷售創造有利條件,亟需建設超大型重件運輸、裝卸專用基礎設施,因此,重件多用途碼頭的建設是滿足進駐武漢投資辦廠的國外廠商生產產品銷售和水上運輸的需要。

⑶ 本工程的建設有助于提升武漢市港口地位

  武漢港現有重件碼頭起重能力十分有限,這與武漢港在我國內河運輸中的地位是極不相符的。武漢港是我國內河第一大港,在內河運輸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武漢市重件碼頭的起重能力不能滿足當地制造業發展的需要,僅有的幾座重件碼頭起重能力均在100噸以下。

  本工程的建設將使武漢市港口重件碼頭的起重能力躍上一個新臺階,達到500噸,在增加武漢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的同時,又使重件裝卸及運輸的水平得到提升,充分發揮長江中游交通樞紐的優勢作用,有利于提高武漢港在我國內河運輸體系中的地位。

⑷ 本工程的建設有利于企業發展

  根據武漢市“十一五”規劃,作為武漢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及機械裝備制造業,將以武鍋、長動為依托,重點發展新型電站鍋爐、發電和輸變電設備、工業汽輪機制造,建設全國重要的發電設備制造基地;以武重、華中數控為依托,重點發展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系列產品,建設隧道掘進機產業化基地。而武漢目前的港口建設及其它基礎設施還不能充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重件貨物的運輸多由公路、鐵路完成,這樣既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也帶來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隨著武漢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區內的武鍋集團、武重集團和長動集團相繼搬遷,并紛紛落戶江夏開發區的佛祖嶺,其機械制造和機械加工產品比較集中,本工程的建設將實現武漢市超大、超重貨物的水路運輸,為企業節約運輸成本,同時也可以提高運輸的安全性。使企業產品逐步走向國內國際市場,有利于促進企業和武漢地區的經濟發展。

  本工程后方靠近金口經濟開發區、廟山經濟開發區和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園區。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各開發區都將產生大量物流需求,包括集裝箱、件雜貨等急需港口進行集疏運。

  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是武漢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開發新技術、振興武漢制造業的重要基礎。因而本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1.3評價范圍
⑴ 水環境:擬建碼頭工程上游端線以上2km至下游端線以下2km,共4.23km長江河段水域;溢油事故風險評價范圍擴大至下游端線以下11km。

⑵ 環境空氣:擬建碼頭上游端線以上500m至擬建碼頭下游端線以下370m,總長約1100m,港區陸域縱深600m,約0.66km2陸域范圍。

⑶ 聲環境:同環境空氣評價范圍。

  疏港大道由武漢市政府統一安排籌建,不在本工程設計及評價范圍內。

⑷ 生態環境:水域同水環境評價范圍,陸域同聲環境評價范圍。

1.4評價等級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港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的評價等級劃分原則,以及工程污染分析結果,各環境要素單項評價等級劃分:

⑴ 環境空氣:三級(依據HJ/T2.2-93,排放量Pi<2.5×108);

⑵ 水環境:三級(依據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3/d);

⑶ 聲環境:三級(依據HJ/T2.4-1995,項目建成后噪聲等效聲級增高<3dB(A));

⑷ 生態環境:三級(依據HJ/T19-1997,影響范圍20~50km2,生物減少<50%,物種多樣性減少<50%);

⑸ 風險評價:二級(依據HJ/T169-2004,可燃、易燃危險性物質,非重大危險源)

1.5  環境保護目標
⑴ 環境空氣和聲環境保護目標

  環境空氣、聲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5-1。

表1.5-1 環境空氣和聲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

環境保護目標 規   模                     與工程最近距離
 
橫堤村1~2組  現有居民50戶,約200人(多為2層磚混結構房屋)  距港區東側港界約33m
 
勤建村6組   現有居民30戶,約150人(多為2層磚混結構房屋)  距港區西側港界約300m
 

注:本工程東側港界下游16m為擬建的武漢長江金口碼頭物流有限公司件雜碼頭,橫堤村1~2組即將被拆遷。

⑵ 水環境保護目標

  水環境保護目標為評價江段Ⅲ類水體,以及碼頭上、下游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

  評價范圍內取水口與本項目相對位置見表1.5-2。

表1.5-2          水環境保護目標

環境保護目標            與工程的相對位置和最近距離(km)
            位置               一級水源保護區   取水口
 
軍山自來水廠取水口     長江南岸,碼頭上游      1.32        1.42
沌口水廠取水口         長江北岸,碼頭下游    9.88        10.88
  

⑶ 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評價江段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白鰭豚、中華鱘、白鱘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江豚等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工程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為本工程主要生態保護目標。

2.0  工程概況
2.1  工程地理位置
  武漢位于湖北省的中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以平原為主,丘陵為輔。市內湖泊塘堰眾多。長江與漢水將武漢分為漢口、漢陽、武昌三部分,通稱武漢三鎮。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于優越的中心位置。水、陸、空交通十分發達,古稱“九省通衢”。

  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港址位于長江中游沌口水道上段右岸一側即軍山長江公路大橋下游約500m~730m處的肖家碼頭河段,中游航道里程約為26.1km,其下游15km處為白沙洲大橋。

2.2  工程建設方案
  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如下:

 ?、?工程擬建3000DWT重件泊位和多用途泊位各1個。吞吐量預測為76萬噸/年,其中重大件貨物6萬噸/年(單件400噸的重大件為8臺/年,約為0.32萬噸,其余5.68萬噸主要是單件重量為200噸以下的重大件和普通重件貨物),鋼鐵為20萬噸/年、集裝箱為2萬TEU/年(計16萬噸),其他貨物34萬噸/年。

 ?、?主體工程包括碼頭引橋、作業平臺、堆場等,配套工程包括土建工程、環保設施、供電及照明、計算機管理、通信、空調通風等。

 ?、?設計代表船型

  根據本工程貨物種類和運量情況,結合長江沿線各種船舶現狀和發展趨勢,選用3000噸級普通貨船及3000噸級內河駁船為設計代表船型。

 ?、瓤偼顿Y

  本項目第一方案(推薦方案)總投資27317.97萬元,其中重件泊位投資11184.14萬元,多用途泊位投資16133.83萬元,建設工期18個月。

3.0   環境現狀
3.1  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

  地表水現狀監測斷面設置三個斷面,擬建碼頭中心線處設置一條水質監測斷面,采用武漢環境監測站提供監測資料。碼頭上游采用武漢長江紗帽入境斷面常規監測資料,碼頭下游采用沌口水廠例行監測資料。

  監測結果表明所有斷面的各監測因子指標均滿足其各自所在水體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相應類標準要求,評價區域水質良好。

3.2  環境空氣現狀

  根據監測結果,工程所在區域2個現狀點監測結果中,SO2、NO2日均值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其中TSP超標,主要由于監測時段武金堤公路過往車輛較多,導致道路揚塵較大。

3.3  聲環境現狀

  從監測結果顯示,所設6個監測點中,1#、2#環境噪聲晝夜間監測結果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2類標準要求,3#、4#、5#測點晝夜間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標準要求;6#交通噪聲晝間、夜間監測結果均超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4類標準要求,最大超標值分別為4.6dB和12.9dB,主要是由于武金堤公路過往車輛較多影響所致。

3.4  生態環境現狀

⑴ 陸生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結論

  評價區域地處江漢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坡度很小,農業生產比較發達,人口密集,人類居住比較集中,區域內以農業植被占主導地位,喬木主要有意楊、杉樹等,沒有發現珍稀物種。工程所在區域存在少量農業養殖禽畜、常見鳥類,無等級保護動物。

⑵ 水生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結論

  擬建工程所在江段位于長江中游。評價區域江段浮游植物種類不多,常見的藻類分屬硅藻、綠藻、藍藻、黃藻、裸藻、隱藻、甲藻等7個門,共29個種屬,其中以硅藻居多。評價江段浮游動物優勢種群不明顯,以輪蟲種類較多,其次是原生動物。本江段底棲動物數量貧乏,以水生昆蟲的種類較多,其次是軟體動物,均為長江的廣生性種類。

  工程江段位于長江的中游,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已查明的魚類共106種,隸屬于11目22科。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共63種,占總數的60%,鮨科6種,約占6%,其他科的種數均較少。工程江段重要的經濟魚類以鯉、草魚、鰱、青魚、鳙、鱤魚為主,其中鯉魚在數量和重量上都占首位項目區域江段內沒有規模較大、比較集中的產卵場。評價江段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白鰭豚、中華鱘、白鱘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江豚等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


4.0  環境影響評價
4.1  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4.1.1  施工期水環境影響

⑴ 施工船舶污水污染影響

  根據武漢海事局《武漢港船舶垃圾、殘油、油污水接收設施公告》,施工船舶如需排放污水,應向海事部門提出申請,由海事部門認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償接收處理。故不會對周圍水環境造成影響。

⑵ 樁基施工對水環境影響

  打樁施工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造成水體中懸浮物濃度增加,水下打樁施工的影響范圍呈橢圓形。據調查,打樁施工造成懸浮物濃度增加值超過10mg/L的范圍為沿水流方向長約100~250m,垂直岸邊寬約50~100m。因此,打樁施工引起的懸浮物不會對下游的沌口取水口和一級水源保護區水質產生污染影響。

⑶ 陸域施工廢水及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陸域施工過程將產生少量的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生產廢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為SS,施工現場應通過設置沉淀池,生產廢水經沉淀后用于施工現場抑塵灑水或自然蒸發、土壤吸收予以消化。

  施工機械若需進行現場沖洗,應通過設置污水收集池等措施收集沖洗廢水,并送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接收處理。

  施工人員應租用附近民宅居住或作為辦公地點,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統,避免臨時施工營地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帶來的污染影響。

4.1.2  營運期水環境影響

⑴ 到港船舶艙污水

  根據武漢海事局《武漢港船舶垃圾、殘油、油污水接收設施公告》(見附件二),到港船舶如需排放污水,應向海事部門提出申請,由海事部門認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償接收處理。

⑵ 港區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

  鑒于碼頭下游9.88km為沌口水廠取水口一級水源保護區,且港區污水量較小,從保護水源保護區水質、確保生活飲用水安全等角度,評價提出港區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經深度處理達標后回用的污水處置方案,可確保工程營運期對長江水環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影響。

4.2  生態環境影響結論
4.2.1  工程對陸生生態的影響

⑴ 工程占地對植被的破壞

  工程占地將使部分植被受到破壞,一部分植物個體損失。受損失的植物主要是一些防護樹種如意楊以及樟樹等,均屬評價范圍內的常見種種類,其生長范圍廣,適應性強,不存在因工程占地導致植物種群消失或滅絕的危險。

  本工程將實施包括新建碼頭、長江大堤、施工便道等在內的全面的綠化工程。工程范圍內的綠地再生,既恢復了因施工對征地范圍內破壞的地表植被,使植被得到補償,也起到了減少水土流失、降低作業塵埃、作業噪聲等綜合環境保護功能,進而也改善了沿線的景觀。

⑵ 施工活動對周圍植物的影響

  施工時除了占地對植物有影響外,施工人員的活動以及機械碾壓、施工粉塵、廢氣等也會對周圍的植物帶來一定影響。擬建工程很大部分采用高架橋的方式,施工活動基本上都在高架橋下面的永久征地范圍內進行,對征地區域以外地區的植物影響很小。

⑶ 工程對陸生動物的的影響

  評價區域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較少,主要有野兔、刺猬、黃鼬、田鼠、蛇、烏龜、鱉、壁虎、蜈蚣、青蛙、蟾蜍等。鳥類主要是麻雀、烏鶇、喜鵲、黑卷尾和家燕等。

  由于評價區域占用場地較小,再加上評價區域內的野生動物都是比較常見的種類,因此工程對評價區域內的動物影響較小。

4.2.2  工程對水生生態影響預測和分析

4.2.2.1 施工期對水生生物影響預測

⑴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在清淤和架設作業平臺的過程中,樁基的開挖擾動局部水體,造成水質渾濁,水中懸浮物濃度升高,降低了江水的透光率,因而影響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會因水質的變化而減少,導致施工區域內生物量減少。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和水體具有自凈能力,因此只要采取必要的環保措施,加強建設點和施工的管理,對浮游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不會很大。樁采用圍堰施工以控制受影響的區域,引起的懸浮物在經過長距離的沉淀,進一步減輕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工程水域施工主要集中在碼頭平臺的鋼管樁打入施工,施工水面相對較小,同時由于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其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因此工程樁基等涉水施工對浮游生物的影響可得到很快的恢復,工程對江段浮游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較小。

⑵ 對魚類的影響

  由于本項目碼頭采用排架式高樁梁板結構和高樁墩式結構,基本不阻擋魚類的行走通道,施工期間可能對洄游魚類帶來短暫影響。

  施工水域范圍小,施工期間噪聲和人群活動會對魚類有驅趕作用,基本不會對其造成不利的影響。

  工程施工期影響主要是碼頭平臺的鋼管樁打樁作業對水生生物的驅趕效應,采取施工期避開魚類產卵季節等措施后,施工對魚類影響不大。

  本工程施工范圍較小,所以不影響魚類物種資源的保護。工程完成后,原有的魚類資源及其生息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評價范圍魚類種類、數量的影響不大。

⑶ 對珍稀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較小,對區域水體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施工對長江水質不會構成明顯不利影響,對可能瞬間游過的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幾率是不大的。此外,從中華鱘、江豚和其他魚類的自身生物本能而講,它們都具有遇船只和水下構造物逃避的本能,施工時自然會逃避此處。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把建設對水質及水生生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4.2.2.2 營運期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⑴ 生產、生活污水對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本工程港區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經港區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回用,營運期不向碼頭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水,營運期不會對長江水生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⑵ 對魚類影響

  工程建成后,由于碼頭、平臺和引橋均采用透空式高樁梁板式結構和高樁墩式結構,魚類仍可在引橋及碼頭平臺下面游動,因而由于過水斷面的相對減少對魚類的影響較小。隨著到港船舶數量的大幅增加,壓縮了魚類的生存空間,強大的噪聲污染干擾了它們的正常生活,將會對魚類產生一定影響。

⑶ 對珍稀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

  本江段江水流速高、水量大,自凈能力很強,江面寬闊,營運期不向碼頭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水,對長江珍稀保護水生動物的影響甚微。

  工程所在江段現狀為航道,白鰭豚、中華鱘、白鱘和江豚等水生生物對船舶行駛有一定的躲避能力,工程運營后,所在江段船舶通航密度增加約1艘次/天,占現有通航密度的0.087%,對水生生物的分布區域和活動空間影響不大。在正常運營情況下,本工程不會對環境保護目標的生態功能產生顯著影響。

4.2.2.3 工程對魚類“三場”影響分析

  工程實施對該處長江四大家魚產卵場的主要影響在于施工期的水體污染、岸線利用方式的改變和運營期的水體污染等不利影響。通過施工期避開魚類產卵季節和污水零排放,最大限度控制污染,對該江段水文情勢、水生生態環境改變甚少,其仍具備作為長江四大家魚產卵場必要的水文條件。

  由于工程特點,碼頭的水下施工在河流的岸邊進行,對水面的影響面積較小,而評價區內沒有發現規模較大、比較集中的產卵場,因此工程建設對魚類“三場”的影響很小。

4.3  環境空氣影響評價

4.3.1  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

⑴ 混凝土拌和作業受風力作用將會對施工現場產生TSP污染,作業環節產生的TSP污染一般可控制在施工現場50~200m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將符合二級標準。

⑵ 堆場場地平整、材料的運輸和堆放等作業過程產生的TSP將影響作業環境周圍200m范圍內的空氣質量。隨著施工的結束,污染也隨之結束。

⑶ 工程施工期環境保護目標為橫堤村1~2組、勤建村6組,距離港界最近距離分別為33米、300m,施工時產生的粉塵會對橫堤村1~2組產生影響,不會對勤建村6組產生影響。

  本工程施工期需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灑水等相應措施,有效降低粉塵污染程度和范圍,避免施工作業對周圍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造成污染影響。本工程對局部環境空氣造成的影響是暫時的,隨著施工的結束,污染也隨之結束。

4.3.2  營運期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⑴ 港區道路揚塵

  根據港區道路揚塵實驗研究成果,本工程采取灑水措施前后全路段揚塵量分別為16.4kg/d和4.7kg/d,采取灑水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揚塵。本工程營運期應采取灑水措施,以盡量減少道路揚塵對局部環境空氣的影響。

⑵ 汽車尾氣

  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成份較復雜,其中主要以THC、CO、NOx為主,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及排放的污染物濃度與車型、燃油品質、行駛狀況及路面條件等諸因素有關。

  根據有關類比資料,由同類港口類比分析可知:CO日均值在1.80~2.7mg/m3之間,NO2日均值在0.001~0.098mg/m3之間,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非甲烷類碳氫化合物日均值在未檢出~0.107mg/m3之間。

⑶ 裝卸機械廢氣及船舶廢氣

  裝卸機械及到港船舶廢氣系地面無組織排放源,具有近距離的污染特點,廢氣的排放將對環境空氣將產生一定污染影響,但這種影響僅局限在排放點50m范圍內,均發生在港區范圍內,不會對本工程的環境空氣保護目標勤建村6組產生污染影響。

4.4  聲環境影響評價

4.4.1  施工期聲環境影響

  挖掘機和推土機施工,單機噪聲最大在晝間25m、夜間230m以外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中晝間75、夜間55dB(A)要求;混凝土攪拌機、砼振搗器施工,單機噪聲最大在晝間55m、夜間330m以外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中晝間70、夜間55dB(A)要求;根據《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中要求,夜間禁止打樁機施工作業,晝間打樁機單機噪聲最大在約20m外可滿足晝間85 dB(A)要求。

  多種施工機械同時作業,噪聲超標影響范圍最大將擴大至施工場界外晝間50米、夜間400米內范圍。

4.4.2  營運期聲環境影響

① 對港界的影響

  晝間作業機械噪聲對港界的影響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標準,夜間噪聲對南港界影響滿足55.0dB(A)評價標準要求,對東、西港界影響略為超標,最大超標1.0dB(A)。在港界四周種植5~10m寬綠花帶后,可帶來一定的降噪量,屆時港區夜間噪聲對東港界的影響可以達到評價標準要求。

② 環境保護目標勤建村晝、夜間噪聲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2類標準要求。

4.5  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⑴ 陸域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場統一處理。

⑵ 建筑垃圾可用于場地回填或送城市生活垃圾場統一處理。

⑶ 到港船舶固體廢物由碼頭接收并送城市生活垃圾場統一處理。

⑷ 港區機修間含油生產廢水處理后的廢油和油泥屬危險廢物,應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專業單位收集和處理。

4.6  事故風險預測和評價

4.6.1 溢油風險事故影響分析

  在風向WSW、風速2.7m/s,水流速度2.0m/s情況下發生溢油時,油膜將在發生事故后約87分種漂浮至碼頭下游最近的沌口水廠取水口處水域,將可能對碼頭下游取水口水質產生污染影響。

  碼頭上游軍山自來水廠取水口位于擬建碼頭上游1.42km,碼頭溢油對取水口不會產生影響。

  油膜漂移到沌口水廠取水口約87分鐘,本工程港區距武漢海事局金口海事處較近,預計從報警到施救不超過15分鐘,在油膜到達取水口之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攔截,因此發生事故溢油時油膜對碼頭下游取水口產生的污染影響相對較小。

  為保護長江水質,必須通過嚴格的環境管理,盡量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并通過建立有關制度、完善設備,提高人員素質和制定溢油應急計劃,采取適當的控制溢油事故措施,以控制溢油事故的污染。碼頭一旦發生風險事故,應立即啟動溢油應急計劃,采取事故應急措施,降低溢油事故對環境的影響。

4.6.2 水生生態風險影響分析

  石油類對水生生物產生中毒影響的濃度閾值普遍較低,因此項目營運期一旦發生溢油污染,將會造成污染水域內魚類急性中毒和魚的致突變性等,對浮游植物和動物也會產生一定的中毒影響,嚴重的影響將會造成部分魚類、水生動植物中毒死亡事故。

5.0  環境保護措施
5.1  防治污染和減緩影響措施

5.1.1 施工期防治污染和減緩影響的措施

⑴ 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前先修筑場界圍墻或簡易圍屏,如用瓦楞板或聚丙烯布等材料在施工區四周建高2.5~3.0m的圍幛,減少揚塵的逸散;施工車輛運輸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塵的物料要加蓋蓬布、控制車速,防止物料灑落和產生揚塵;卸車時應盡量減小落差,減少揚塵;進出施工現場車輛將導致地面揚塵,對陸域施工現場及運輸道路應定期清掃灑水,保持車輛出入口路面清潔、潤濕,以減少施工車輛引起的地面揚塵污染,并盡量要求運輸車輛減緩行車速度;施工現場還應鋪設臨時的施工便道,鋪設碎石或細沙,并盡量進行夯實硬化處理,以減少運輸車輛輪胎帶泥上路和造成二次揚塵;加強對施工機械、車輛的維修保養,禁止以柴油為燃料的施工機械超負荷工作,減少尾氣排放。

⑵水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打樁船錘擊沉樁,應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業對底泥的攪動范圍和強度,減少懸浮泥砂的發生量;在鉆孔灌注樁施工用泥漿池四周設置土堤等類型圍堰,圍堰高度約0.3m,在溢流口設置土工布,泥漿池設置雨天遮蓋裝置;陸域施工過程將產生少量的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施工現場應通過設置沉淀池,生產廢水經沉淀后用于施工現場抑塵灑水或自然蒸發、土壤吸收予以消化;盡量避免在施工現場對施工機械進行沖洗,施工機械若需進行現場沖洗,應通過設置污水收集池等措施收集沖洗廢水,并送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接收處理;施工人員應租用附近民宅居住或作為辦公地點,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統;施工船舶不得在港區水域排放含油艙底水,若確需排放的可向武漢海事局提出申請,由其認可的船務代理公司接收處理。

⑶ 聲環境污染和減緩影響的措施

  施工機械要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對高噪聲設備,應在其附近加設可移動的簡單圍障,以降低其噪音輻射;合理安排高噪聲施工作業的時間。認真執行《建筑施工廠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對施工階段噪聲的要求;加強施工區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車輛噪聲。

⑷ 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措施

  設置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施工船舶上的生活垃圾均集中收集到該地,用車輛定期運送至城市垃圾處理場處理。施工期間建筑垃圾可用于回填。施工單位不得隨意拋棄建筑材料、殘土、舊料和其它雜物。建設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應盡快將工地上剩余的不能回用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處理干凈,建設單位負責督促。

5.1.2 營運期防治污染和減緩影響的措施

⑴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配備清掃車1輛、灑水車1輛,對港區道路、碼頭面、堆場及時清掃并灑水,防止流動機械在運過程中的揚塵;選用排放污染物少的環保型高效裝卸機械和運輸車輛,同時加強機械、車輛的保養、維修,使其保持正常運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合格的燃料油,并設法使其充分燃燒;利用港區內可綠化場地充分進行綠化,使綠化系數達到5%,美化港區環境;盡量采用岸電形式為靠港船舶提供能量,避免船舶輔機燃油過程帶來的污染影響。

⑵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碼頭裝卸作業完成后對碼頭面及時進行清掃,防止地面雨水可能形成的污染;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碼頭水域內排放船舶艙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確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門提出申請,海事部門委托其認可單位污水接收船有償接收處理船舶污水;港區生產廢水主要為包括洗箱水、流動機械沖洗水和機修間沖洗水等,港區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裝置深度處理后全部回用,不會對長江水環境產生影響。

⑶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選購低噪聲高效的裝卸機械和場內車輛;港區布置中,強噪聲機械盡量安排在港區深部;充分利用距離衰減原理,合理安排港區辦公室、輔建區;個別高噪聲源強設備安裝消聲器,操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加強機械、車輛和設備的保養維修,保持正常運行、正常運轉、降低噪聲;合理布置港區道路,各交通路口設置標志信號,使港內交通行使有序,減少鳴笛;做好港區綠化,嚴格按照《港口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保證不低于5%的綠化系數,發揮綠色植物降噪作用,又可美化工作環境。

5.1.3  生態防護和恢復措施

①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和管理力度

② 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所簽定的承包合同中應有環境保護方面的條款,并附有環保要求的具體內容。

③ 建立高效有力的監管體系,加強對珍稀水生生物的保護。

④ 建議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水生生物方面的技術人員和經驗豐富的當地漁民,在工程施工水域現場監測白暨豚和江豚等珍稀保護動物的活動。

⑤加強施工區域通航管理工作,嚴防危險品運輸船舶溢油事故。

⑥ 增殖放流。 

⑦ 施工期的各種固體廢物均進行收集處理,不得隨意拋棄至長江中。

⑧ 船舶含油污水若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將會對該水域生物產生較大的影響。⑨ 施工期施工人員對血吸蟲要采取防治措施。

5.2  環境保護費用估算
5.2.1  編制原則及依據

  遵循“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原則。對于既保護環境又為主體工程服務,以及為減輕或消除因工程興建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需采取的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管理等措施,其所需的投資均列入工程環境保護總投資。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第62條,“凡屬污染治理和保護環境所需的裝置、設備、監測手段和工程設施等均屬環境保護設施”、“凡有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項目均應列出環境保護設施的投資概算”。

5.2.2  環保投資估算

  本項目工程設計第一方案(推薦方案)總投資27317.97萬元。按上述原則和本工程采取的相應環境保護措施,估算得到的本工程環保投資為254.9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的0.93%。

6.0  結  論

  武漢港金口港區重件多用途碼頭項目的建設將改變武漢市目前尚沒有裝卸超大重件貨物碼頭的現狀,使該地區不同品種的物資盡快走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為武漢的對外開放和當地的經濟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武漢江夏區城鎮體系規劃及武漢港口總體規劃的要求。擬采取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可使工程對環境的污染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并能夠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

  公眾參與調查表明,當地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普通群眾、受影響居民擁護該項目建設。

  評價認為工程設計已考慮了環境保護的要求,制定的環境工程設計方案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可行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在下一步的設計中應進一步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得到較好的控制。

  綜上所述,本工程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評價是可行的。

 

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Wuhan Port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 鄂ICP備09020351號-1??鄂公網安備42010202000670號??鄂公網安備42010202000668號
×

登錄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